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始終是社會高度關註的民生話題之一🏇。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做好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動就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專業教育深度融合。這一舉措,從宏觀政策的高度揭示了就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思政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課程,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業教育則是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的基礎上🚴,通過各種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培訓,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是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關鍵環節。
當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但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其中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主要表現在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這種矛盾反映在學生層面,主要體現為就業認知偏差、就業能力不足💅、就業心理脆弱等問題🫷🏽👨🏻🦲。推動就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就業服務質量🤷🉐,緩解大學生就業焦慮,為破解當前就業難題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推動就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在育人思想上相融合🗯,塑造大學生的正確就業觀。就業教育側重於對就業形勢、就業準備、就業政策等方面的分析與研判。而思政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了解國家發展大勢,完善自我認知🧑🏼🍼。將二者在育人思想上相融合,有助於引導大學生在認清當前就業環境的基礎上,通過準確把握就業市場對人才的客觀需求🕵🏿,冷靜分析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與自身能力之間的差距,合理設置就業預期👸🏼,把握難得的就業機會🏉。在就業育人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價值引領功能👨💻,通過積極宣傳對接國家和地方的就業政策,鼓勵大學生將個人成長的“小我”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大我”之中⤵️,支持青年學子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到最緊缺的領域、環節就業創業,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推動就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在育人能力上相融合,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業教育聚焦學生群體的就業問題,具有明顯的實踐導向。而思政教育則非常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特別是當前“大思政課”建設打破了傳統思政教育的時空限製😙,將思政教育陣地從“教室小課堂”拓展到“社會大課堂”。將二者在育人能力上相融合,就是要充分利用“大思政課”平臺提供的有利資源,積極推動“引進來”與“走出去”:一方面🦍,邀請校外的專家學者👸🏿、用人單位、優秀校友等走進校園,圍繞思政課程相關內容,拓寬大學生的理論視野和認知水平🕟🦹🏻♀️,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另一方面🏕🍩,鼓勵大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積極參與社會調研、創新創業比賽等各類實踐活動😱👸🏻,提前了解國家和社會需求,增強他們的就業認知度🚈🕺🏻。應進一步提升高校教師的就業指導能力,這也是推動就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落腳點。在教師集體培訓中,應引導該群體深入了解當前我國就業市場、就業政策和人才需求👨🏼🔧,及時準確地將就業市場新需求、就業形勢新變化、就業政策新精神融入高校課堂。
推動就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在育人心理上相融合,培養大學生積極健康的就業心態。人是自然、社會和心理活動的統一體,很多思想問題往往與心理因素緊密相連。就業依賴親朋好友介紹、在挫折中喪失就業信心、求職失敗後的焦慮等,都是製約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的重要因素。就業教育註重防範解決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的情緒波動和心態問題,而思政教育本身就有運用心理調適方法解決教育對象思想問題🤎、增進心理健康的教育功能🪲。將二者在育人心理上相融合🌠,能夠幫助大學生在面臨嚴峻就業形勢時🍛,依然保持積極樂觀的就業心態。要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全天候”功能♌️,在課堂內外積極關註學生們的心理狀態🏋🏻♀️,將科學的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心理治療等方式引入就業教育全過程,幫助大學生減壓釋壓,引導他們理性看待就業問題,提升抗壓耐挫能力🏭,迎接就業新挑戰。